「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 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 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 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存在是一个建构过程,一个永远持续的建构。」

「医生们所说的“抑郁症”,在我看来是这样的:人失去存在感或存在感减少,具体表现为感觉没有未来、没有规划、没有时间概念。」

「不是意义赋予存在感,而是感觉到存在这一事实让人觉得存在是有意义的。」

「关系是存在感的基本要素。我们失去一段有所投入的关系时感受到的痛苦便是佐证。」

「因为,发现自己在母亲眼里并不是唯一的存在,对孩子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夫妻之间有两种爱,一种是彼此之间互相的爱,另一种则是两个人对其建立的关系的爱。。。。 正是这种对两口之家的归属感,让我们产生了安全感和存在感。当我们感觉到被爱时也会产生存在感,这两种存在感互为补充。如今,夫妻关系已不再是追求物质保障的途径,人们更多地是为了寻找归属感才投身于冒险的恋爱旅程中去。」

「一个人最基本的焦虑是什么呢?是存在感的丧失。这是一种最根本也最具概括性的焦虑。」

「在这种冷淡背后,隐藏着对存在感的极度渴望。为了抵抗存在感的消散,为了抬升,获得优越感,才会如此突出自己和社会有何不同,但他们的最大收获很明显不过是想象中的尊严。这种流放自己的态度中,隐藏着对社会和他人的抗争和敌对情绪–既然不能通过他人的认同而获得尊重,那么不如通过对他人的拒斥、贬低而自得意满。」

「崇高是一种从高处的逃离,通过一个创造、一部作品重新赋予自己存在感,是一种逃避现实痛苦的方式。」

「那些自残的女性在她们的行为中体现出一种将身体与心理分割开来的能力。她们当中有很多人曾遭受过性侵,这并不令人吃惊,因为性侵受害者告诉我们,为了在性侵中生存下去,她们会躲藏到内心世界中去,也就是说在放弃身体、任人蹂躏的时候保护自己精神上的私密性。」

「正如Henri Michaux所写:“一种毒品,与其说是一件物品,其实更像一个人。所以,问题便在于如何与之共处。。。”」金钱亦然。

「自伤、自残、沉迷毒品、疯狂地寻找激情、犯罪等所有凸显自身存在感的行为,结果都适得其反—存在感愈发薄弱了。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失去了对社会的兴趣,无法从他人那里获得安全感、归属感,无法获得活着的意义。」

「事实上,一个人只有跟其他人建立关联,生活才会产生真正的意义,不至于时而陷入空虚和迷茫,即丧失存在感。」

「连哲学家都未能免俗:他们实现自我存在的方法在于提出问题,关于我们存在感的问题,然而我们都知道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宗教人士也是同样的做派,不过,他们相信这个问题有答案。」

「生命是建构自我存在的、仅有一次的尝试,尽管有些人会失败。也正因如此,每个人在遭受绝望的威胁时,他所经历的独特且特别的痛苦都有权被聆听。再也没有比存在感更脆弱、更私密,也更人性的情感了。」